怎么分辨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的履行是不是到位?
1. 全方位性:公司应根据规定全方位披露其经营情况、财务情况、重大事情等信息,不能有重大遗漏或选择性披露。
2. 真实性:披露的信息需要基于真实的买卖和事件,不能有任何不真实记载或者误导性陈述,以预防投资者因错误信息作出决策。
3. 准确性:披露的数据、事实应当精准无误,包含但不限于财务数据、股东权益变动、关联买卖等内容,都需要保证准确性。
4. 准时性:公司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披露,对于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重大信息,更应在得知后第一时间予以公告。
5. 法规遵循性:所有信息披露行为均需严格遵守《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方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有关法条:
1. 《中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至第七十一条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时间等做了详细规定。
2. 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方法》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具体需要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各类信息的披露标准和程序。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怎么样与治理结合?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主要体目前以下几个层面:
1. 决策层面:内部控制规范应嵌入到企业的决策机制中,确保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遵循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原则。比如,通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对公司各项决策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
2. 实行层面:内部控制体系应当规范企业平时运营活动,包含财务、人事、采购、销售等每个环节,保障公司策略目的的达成和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这需要公司在业务步骤设计时充分考虑内部控制需要,以预防舞弊、欺诈及错误行为的发生。
3. 监督层面: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对内部控制推行有效监督。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要紧组成部分,依据公司章程赋予的权力,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从而强化内部控制的实质效力。
4. 信息披露层面:公司应将内部控制状况纳入信息披露范围,确保股东和其他利益有关方可以知道并评估企业的内控情况,这是现代公司治理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有关法条:
1. 《中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打造严格的信息披露规范,并对其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这为公司打造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并将它纳入信息披露范畴提供了法律依据。
2. 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监发[2018]14号)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当打造健全的内部控制规范,保证企业的各项营运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形成科学的决策、实行和监督机制,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其配套引导规定了企业打造与推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原则、要点等内容,强调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紧密联系,需要企业在拟定和实行内部控制规范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构造。
公司治理改革与法规适应性
公司治理改革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障股东权益、强化内部监督与促进市场公平角逐的要紧方法。在目前国内经济转型与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在于打造完善现代企业规范,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适应新的经济进步需要和社会法治环境。
1. 公司治理改革应重视股权结构优化,达成多样化和制衡机制,防止“一股独大”带来的决策风险,这既符合《公司法》中关于股东权利义务的规定,也有益于落实《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股东平等、决策科学的需要。
2. 强化董事会职能和独立性,设立独立董事规范,确保董事会可以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依据《公司法》及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打造独立董事规范的指导建议》,独立董事应在公司重大决策中发挥重点用途,预防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3. 健全监事会规范,加大其监督职能,尤其是对高级管理职员的监督,依据《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依法对董事、高级管理职员实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4. 加大信息披露透明度,根据《证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需要,确保各类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准时地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提高市场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有关法条:
1. 《中国公司法》
2.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3. 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打造独立董事规范的指导建议》
4. 《中国证券法》
5. 其他有关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
判断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履行是不是到位,需要结合具体法律法规,对照企业的实质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全方位、深入的审察。只有当公司在信息内容的全方位性、真实性、准确性、准时性与法规遵循性等方面均达到法定标准,方可认定其已切实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对于未尽到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在日常,大家应该积极学法律常识,如此在遇见法律问题时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假如你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随时联系大家,大家将为你提供专业的帮忙。